2020.02.08
上個月我在翻讀一月份英國BBC音樂雜誌時很驚奇的看到台灣的消息,報導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最近裝設的「音樂樓梯」。
我立刻入網從Google尋找,果然在2019年10月29日的自由時報報導說「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鼓勵院內員工多運動,將醫院1、2樓間的11層階梯打造為「音樂樓梯」,踩踏時發出悠揚鋼琴聲,今舉行啟用典禮,院長陳彥旭等人特地登上音樂樓梯,並鼓勵大家多爬樓梯,健康又能節能減碳。」(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Kaohsiung/breakingnews/2960972)。這是台灣第一家醫院用這方法鼓勵病人與員工少用電梯,多用階梯上下增加運動,保健身心。
其實「音樂樓梯」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網站上找不出最早音樂樓梯的時間與地點;據猜測創設音樂樓梯的理念來自1932年 Laurel and Hardy(王哥、柳哥)的電影「The Music Box」,其中有一段是老板強制命令他們把鋼琴抬上階梯。現在世上有很多都市裝設「音樂樓梯」讓參觀客享用,鼓勵他們多用樓梯、少用電梯。在南加州好萊塢中國戲院附近(6801 Hollywood Blvd, Hollywood)有一個(請看圖),各位有空請去試試。
音樂樓梯是音樂治療之一。音樂治療是比較新的學問,大約在二次大戰後才開始,現在有些大學或醫學院設立特別部門教學、研究、頒發學位。治療的對像主要是精神科病人包括精神病、腦受傷、老人痴呆症等等。病人不須要有音樂常識或背景。主要是用不同的聲音、音響、旋律、合聲等影響病人的心情、思想、情緒等,可幫助精神科醫師治療病人。
音樂對正常的人也有幫助,記得太平洋時報社長林文政曾經來「台美人信仰與人文研習會」來演講,題目是「筆、彩、人、聲」,他說這四項:筆(文學)、彩(藝術)、人(哲學)、聲(音樂)是人生必須的要素,生命才有意義;可惜現在很多人忽略這些要素,一生只追求金錢、物質上的享受,虛度一生,很可憐。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裝上「音樂樓梯」,不旦幫助身體健康,而且無形中精神上充足生命的品質。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