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政黨必須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建立政治版圖,時代力量及親民黨沒有扮演稱職在野黨的角色,不能吸引選民的讚賞。
台灣民意基金會昨天公布最新民調顯示,台灣四大政黨支持度民進黨勝於國民黨,時代力量、親民黨支持度大幅下降。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解讀,時力及親民黨有泡沫化及邊緣化危機。根據該項民調,台灣成年人有三十. 二%最支持民進黨、十八.九%最支持國民黨、六.四%最支持時代力量、二.九%最支持親民黨。從趨勢觀察,民進黨去年七月支持度為三十.四%,去年十一月降為二十七.六%,目前支持度又升至三十. 二%,與賴清德接掌閣揆帶動氣勢有關。國民黨從去年到現在,支持度大致維持在十六至十八%區間,情勢相對低迷,顯示歷經國會、總統大選雙慘敗,迄今元氣尚未回復。值得觀注的是,時力的支持度從去年底的十三.九%,到今年二月的十二.一%,演變到現在大幅降至六.四%,顯示未來發展面臨重大挑戰。而親民黨的支持度去年尚有七%,現在則已下降至二.九%,泡沫化傾向至為明顯。時力與親民黨支持度雙雙下挫,與兩個黨的政黨主體性流失,息息相關。
時力與親民黨後勢看淡,與兩黨太依附大黨,喪失政黨主體性有關。以時力而言,從選前到選後,都與民進黨保持友善互動。民進黨在若干選區刻意禮讓時力候選人,不但提供人脈資源,拉抬助陣,且到處可見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與時力立委候選人合照的大型看板。時代做為民進黨的側翼,與民進黨分進合擊,砲火朝向國民黨,也獲得泛綠陣營的認同支持,立委選戰最後,還因為氣勢猛漲不止,民進黨擔心政黨票被瓜分,影響不分區立委席次,還祭出哀兵策略,由黨內大咖出面喊話,呼籲政黨票不要分散。在當時民意普遍對馬政政不滿的氛圍下,兩黨藉由合縱連橫,的確營造出驚人的聲勢。時力助攻有功,也順勢搭上綠營便車,首度參選即締造佳績,令人刮目相看。時力晉身國會殿堂之後,問政主軸主要配合民進黨,政治色彩明顯偏向英派。雖然在某些方面試圖和民進黨做出區隔,但頂多只是小罵大捧,社會還是認定時力是民進黨友黨,甚且是附屬政黨。選前兩個在野黨結盟,痛批執政的國民黨。但民進黨已完全執政,對時力而言,持續痛批國民黨已無正當性,強力監督政治盟友,也面臨角色衝突的尷尬,因而陷入進退兩難當中,支持度下降,勢難避免。
親民黨系出藍營,支持群眾與國民黨大致雷同。在藍綠基本盤漸趨穩定情況下,照理說,國民黨聲勢轉弱,親民黨應有機會撿到便宜才對。但民調顯示,國民黨固然在低檔盤旋,親民黨卻是每況愈下,不支持國民黨的民眾並沒有轉向支持親民黨。國親幾度恩怨情仇,雖說藕斷絲連,多半也已勞燕分飛,利益衝撞高於政黨合作。另一方面,親民黨除了兩岸政策堅持九二共識,而與蔡英文政府尚存扞格之外,在許多政策議題上和民進黨趨於一致,合作多於杯葛。特別是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備受蔡總統禮遇,不但國政多所諮詢,更兩度代表總統出席APEC領袖會議。在藍營選民眼中,親民黨更像綠營盟友,他們對國民黨失望,但不會轉而移情對親民黨產生好感。綠營選民對親民黨的中國政策無法接受,也不會支持親民黨。藍綠雙邊不討好,注定親民黨邊緣化的命運。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