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嗆北韓 川普:美核武比以往更強大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昨天才撂狠話要讓北韓見識到美國的「烈焰和怒火」,今(9)日再次對北韓試射飛彈的行為發出警告。他表示,現在的美國核子軍火庫「比以往更強大」。
在北韓表示正考慮以飛彈攻擊美國太平洋領土關島周圍地區後,美國國務卿提勒森飛往關島稍作停留,親自安撫當地居民和軍事人員。川普的這番話,使得緩解緊張情勢的希望似乎又將破滅。
川普今天一大早發推文表示:「我當總統下的第一個命令就是將我們的核子軍火庫翻新和現代化。現在的核子軍火庫比以往都還更強大。」
他還寫道:「希望我永遠不要用到這項武力,我們一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北韓可能在核彈頭微型化取得進展,加上7月兩度試射洲際彈道飛彈,都增加了川普的壓力,讓他耐性盡失,說出「烈焰和怒火」尖銳措辭,美國政界人士與專家大潑川普冷水,並引起中國和美國盟友關切。
中國外交部以「複雜而敏感」形容朝鮮半島情勢,提出尖銳警告說,反對任何可能引發北韓武器計畫緊張情勢的煽動性說法。
法國則對川普的「決心」加以讚揚。法國政府發言人卡斯塔納(Christophe Castaner)在內閣會議表示,川普的決心就如同所有美國總統會有的決心,「因為他們無法接受部分領土可能成為彈道飛彈攻擊的目標。」
川普:美國的核武庫空前強大
川普星期三清晨在推特上說,他在1月份上任後的第一個命令就是“對我們的核武庫進行更新和現代化改造“。他說,“希望我們永遠都不必使用核武力,但美國任何時候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目前還不清楚川普上台後美國的核武庫進行了哪些調整。川普呼籲大幅增加防務開支,包括研發新型武器,但是美國國會還沒有批准2018年的預算案。
川普星期二對朝鮮發出嚴厲警告。他發推說,如果平壤繼續威脅美國,“他們將承受的是前所未見的烈焰與怒火”。
但是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星期三表示,儘管平壤聲稱正在研討讓關島成為“一片火海”的打擊計劃,但他不認為關島面臨著來自朝鮮的迫在眉睫的威脅。
蒂勒森說, 川普的措辭是針對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讓他能聽的懂,“因為他看來聽不懂外交語言“。
特朗普碰上金正恩 險上加險還是以毒攻毒?

朝鮮核武危機已經進入了一個更加危險的新階段。
幾十年來,國際社會一直在試圖說服或迫使朝鮮政權放棄其核武計劃。
以前,國際上普遍認為,朝鮮要獲得對西方進行核打擊的能力,可能還要等許多年。但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
現在還很難精確評估朝鮮的核能力。朝鮮當局說,他們的導彈已經可以打到美國本土。經過最近的兩次導彈試射,西方專家認為這很可能是真實的。
核彈頭必須要縮小到一定程度,才能放置在洲際導彈上。日本政府在其最新的防衛白皮書中說,平壤可能已經具備將核彈頭小型化的能力。
美國官員也相信,朝鮮已經研製出可以用遠程導彈攜帶的小型核彈頭。但是,還不清楚這種小型核彈頭是否經過測試。
現在看來,朝鮮獲得遠程核打擊能力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這個時間也不會長,可能就是在今後幾年間。

一線希望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正碰上特朗普總統入主白宮。這真是歷史的巧合。
儘管這增加了朝鮮核危機的危險性,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解決危機的希望。
特朗普總統在推特上的發言充滿了咆哮和恐嚇,顯示出他對外交事務缺乏經驗,令許多人擔心。
在西方人看來,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行為難以預測,愛惹麻煩。現在可好,美國自己也有了一個難以預測的領導人。

借用一位美國前國防部長的話說,特朗普是一個”已知的未知數”(known unknown)。沒有人知道他會如何反應。
這固然使形勢更加危險,但同時也會引起各方的重視,尤其是北京。
當然,我們並不知道美國的政策究竟如何。在複雜的外交事務中,信息的明確性很重要。那麼,誰能真正代表美國的外交政策呢?
是國務卿蒂勒森嗎?他似乎在強調與平壤當局談判的可能性(特朗普本人也曾提出這種可能性)。
是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裏發推的特朗普總統嗎?他似乎是在不斷對平壤加壓。
毫無疑問,朝鮮問題已經到了一個分叉路口。朝鮮核武器項目的進展意味著,它很快就能對美國實施核威脅。

這將過往的遊戲規則完全打亂了。對特朗普政府、中國、韓國和日本來說,他們面臨的所有選擇都相當糟糕,只是糟糕的程度不同。
一個選擇是,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來對付朝鮮政權,加強制裁,區域擴軍,甚至在必要時使用武力。換句話說,就是要尋求朝鮮的政權更迭。
這必將在朝鮮半島引發戰爭,因此不會受到中國的支持,而中國在這場危機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還有一個選擇是”遏制”。
這似乎就是目前形勢的走向。國際制裁在加強,上周末,聯合國安理會決定對朝鮮最關鍵的幾個創匯業務實行貿易禁運。同時,美國在向其地區盟友提供防禦性武器,比如在韓國部署的”薩德”導彈防禦系統。

但”遏制”本身並不能解決問題,而且隨著危機激化,可能會演變為衝突。
當然,外交手段也是一個選擇,但目前似乎還不現實。
不過,朝鮮的核武技術突破,以及特朗普上台帶來的不確定性,使朝鮮核問題面臨十字路口。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反而可能使採取外交手段的可能性增大。
一個重要的預兆是,聯合國安理會決定對朝鮮實施更嚴格的制裁,中國和俄羅斯都支持制裁,而且北京還明確呼籲平壤停止核試驗和導彈試射。
最近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的東盟部長級會議期間,朝鮮外務相李勇浩與多國官員進行了接觸,儘管他的口氣仍一如既往的強硬。
現在,儘管各方都在提升調門,但最終他們會冷靜研究目前的局勢。這個危機將走向何方?能否為外交斡旋創造空間?

等待信號
儘管外交手段似乎並未奏效,但各方多年來確實做了許多外交努力。
1994年,朝美簽訂《美朝核框架協議》,朝鮮同意凍結其核設施,美國則牽頭成立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KEDO),負責為朝鮮建造只能發電、而不能用來製造核武器原料”鈈”的輕水反應堆。
當時,朝美兩國計劃改善雙邊關係,朝鮮開放部分核設施,讓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進行核查。
但是,2002年,美國稱朝鮮承認正在發展鈾濃縮計劃,違反《核框架協議》,朝鮮則重啟寧邊核設施,並驅逐IAEA專家。KEDO項目不久後終止。
當時KEDO有明確的目的——關閉與軍事有關的朝鮮核設施。但那已是20年前的事情了。現在,阻止朝鮮發展核武和導彈項目已經不是可行的選擇了。
那麼,現在如果舉行新的外交談判,應該追求的是什麼目標呢?特朗普治下的美國願意生活在朝鮮洲際核導彈的陰影下嗎?金正恩的朝鮮會同意實行可能會威脅政權的”開放搞活”嗎?
我們現在要等待平壤的信號。如果朝鮮暫停武器試驗,那麼各方將有一個考慮的空間。但如果朝鮮繼續進行導彈試射,那麼這個災難性的危機將會迎來一個全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