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首秀達沃斯 演講力撐全球化
在本年度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開幕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與會的全球政商領袖發表主旨演講。他對全球化推動中國開放做出積極評價,同時呼籲所有民眾都應分享全球化的成果。
(德國之聲中文網)習近平在演講中表示,理解許多人對於世界局勢發展的憂慮。但他認為,並不能將此歸咎於經濟全球化。這位中國領導人表示,戰爭、衝突和地區局勢不穩才是造成難民危機的根源,而非全球化進程。與此類似的是,金融危機是”過度追求利潤以及缺乏經濟調控”的結果。
習近平表示,國際社會不應放棄全球化,而應消解其負面影響。他同時強調,中國是全球經濟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他還表示,中國無意通過人民幣貶值,提升貿易競爭力,更不會主動打貨幣戰。
他說:「搞保護主義,如同把自己關入黑屋子,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打貿易戰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
習近平重申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強調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他表示,2016年中國經濟預期增長6.7%,依然處於世界前列。中國居民消費和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主要動力。他也承認,中國經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和不少困難,如產能過剩、金融風險有所積聚等。
習近平承諾,中國將放寬外商投資准入,建立高標準自由貿易試驗區,讓中國市場更加透明、更加開放。他表示,預計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8萬億美元商品、吸收6000億美元外來投資,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7500億美元,出境旅遊將達到7億人次。「這將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廣闊市場。」中國發展仍然是機遇。「中國的大門對世界始終是打開的,不會關上。」
習近平還表示反對其他國家將自己的發展道路強加給中國。他說:「經過38年改革開放,中國的發展關鍵在於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誰都不應把自己的發展道路定為一尊,更不應把自己的發展道路強加於人。」
在演講中,習近平也提及巴黎協定,稱成果來之不易,必須堅守,不能輕言放棄,「這是我們對子孫後代擔負的責任」。
習近平Vs特朗普
習近平是首位參與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中國最高領導人,而本週五,對自由貿易及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持批評立場的特朗普即將就任美國總統。在這一背景之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立場尤為引起關注。本次世界經濟論壇也將於週五結束。
中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對全球自由貿易的依賴度極高,分析家認為,北京政府正在努力展現中國日益提升的全球性影響力。
中國此次前往達沃斯參加會議的代表團人數超過100人,包括政府高層及馬雲、王健林等商界巨頭。
德語媒體:雙面人習近平
週一的德語媒體齊刷刷地將目光投向出席瑞士達沃斯論壇的首名中國國家元首——習近平。有媒體認為,這位明星嘉賓的出席意義不同反響,但也充滿諷刺。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週一(1曰16日)發表署名文章”習近平的兩張臉Die zwei Gesichter des Xi Jinping”。文章在引言中總結:”對外,這位主席以好夥伴的形象示人;對內,他卻畏懼改革、宣傳鼓動人民反對西方。”
文章開頭問道:”這會是中國的時刻嗎?週二,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作為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明星嘉賓亮相。這是中國國家主席首次出席該論壇,堪稱歷史性的時刻。而幾天後特朗普將正式作為美國總統宣誓就職,這一時刻的意義則更加不同尋常。特朗普宣揚粗放的民粹主義,他的標誌是攻擊’精英’和幾十年來的自由貿易,而這些卻是達沃斯論壇推崇的內容。”
位於柏林的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韓博天(Sebastian Heilmann)向《南德意志報》分析表示:”美國給中國創造了空間,而且遠比外界預料得要早。對中國而言,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北京希望按照自己的意願領導全球化。” 《南德意志報》的文章繼續寫道:”達沃斯可謂是北京推行其計畫的理想舞台。過去幾年裡,中國從全球化中的獲利可能比其它任何國家都要多。但是,中國想要改變遊戲規則,它認為自己在資本市場中受到不公的待遇。”
“言行不一”
《南德意志報》的作者還提到英國《金融時報》的判斷:”預計中國國家主席將利用他的講話增強自己的地位,即他是全球舞台上少數仍然站著的負責任成年人之一”。《南德意志報》就此寫道:”確實,中國近年來一直表現出想在國際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意願,發展推動了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新絲綢之路等旗艦項目。”
“然而,看一下這些項目的組織安排便不難發現,它們還是以中國的本國利益為主。這當然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有人以世界秩序的新捍衛者自居,那麼可能要以身作則、公平行事才能讓人信服。但是中國卻並非如此。眾所周知的一個例子就是:去年位於海牙的國際常設仲裁法院宣佈中國在南中國海的領土主權申訴大部分沒有法律基礎後,中國乾脆視若無睹。”
文章接著指出:”如果中國能讓問題頻出的國有工業轉型、允許市場開放、給予私有經濟更多機會,這將對中國和世界都有益。2013年,習近平也是帶著這些改革承諾上了台。只是,改革並沒有實現。原因是,中共害怕失去控制力–在習近平的領導下尤其害怕。年復一年,中國對世界的開放程度逐漸降低。”
《南德意志報》的作者最後寫道:”宣傳部門推動重塑意識形態,批判性思想受到懲罰,西方逐漸被妖魔化成新敵人。因此,習近平在達沃斯的亮相充滿了諷刺。”
“抵達巔峰”
德國《商報》當天也關注了習近平即將出席達沃斯論壇的消息,發表署名文章”抵達巔峰(Auf dem Gipfel angekommen)”。
文章開頭首先提到美國政治學者塞繆爾‧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曾提出的”達沃斯人”概念,”對亨廷頓而言,這場全球經濟精英的會面是背離民族國家的表現”。
文章隨後介紹首次出席達沃斯論壇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63歲,與亨廷頓提出的’達沃斯人’截然相反。他是一位堅信不疑的民族主義政治家。擔任中國國家領導人四年以來,他在自己身上集中的權力比前任們都多。”
文章繼續寫道:”習近平的中國代表著另一種經濟模式。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歷了迅速的崛起,與此同時,政府繼續掌控幾乎所有關鍵位置。北京不熟悉背離政府管控、走向新自由主義這條路。經濟學家對此瞠目結舌。人權組織對習近平對待批評者的態度感到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