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歡迎的中國人》- 一本洞視習近平政權虛實的必讀之書 / 顏建發/03-20-2015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隨著中國因素對台灣前途影響的加深,有關兩岸關係的研究成為台灣的顯學。不少綠營人士自二○○○年民進黨獲得執政後,更是費盡心思於這個主題的研究。雖 然在藍營的人士眼裡,綠營在這領域的認識仍只如初學者般的稚嫩,但其實回頭看,十幾年來,綠營人士在有關中國問題的研究,已逐步精進,且江山代有才人出, 以各種形式、在不同專業,不同崗位上,綠營人士了解中國問題以及兩岸關係的質與量,已大大提升,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由於中國政經實力的快速崛起,加上台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日深,連支持大一統的國民黨都被北京逼到深水區的岸邊,兩岸形勢對於台灣整體的發展,乃日 益迫切。可以說,中國研究成為台灣這一代與下一代人最嚴肅的課題。對於以捍衛台灣主權與安全為志的綠營人士,在研究上尤其更需膽大心細,而換位思考的方法 學,更是值得採用的。問題是,中國的言論環境過於單一,而中國當前這一代掌權人的思維模式(mindset),最需研究,偏偏有關方面的資料卻極其有限, 以至於在觀察中國事務之變遷時,常讓人有種虛浮飄渺而如霧裡看花的不踏實之感。

不過,最近有一本在香港出版的新書│《不受歡迎的中國人》,卻為我們在研究這一代歷經文革與八九民運洗禮的中國人,提供了一本極有洞穿力的參考書。它是 由活耀於美、日、台、港的中國民主運動人士陳破空所撰寫的。文革始於一九六六年五月,止於一九七六年十月,但政治風暴餘波盪漾,而陳先生生於一九六三年, 可以說是成長於文革世代。陳先生自幼目睹父母被批鬥與凌辱的慘況,學生時期,是上海學潮健將,後來到一九八七年上海同濟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廣州中山大學 任教,成為在廣州籌備八九民運的靈魂人物,可以說是成熟於民運世代。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中國發生天安門事件,他雖不在北京現場,但事件爆發後,卻成為北京 的頭號通緝人物之一,而鋃鐺入獄,受盡身心折磨。出獄後輾轉流亡美國。該書「附錄」的自傳《我的中國故事—橫渡恐懼之海》,尤其精彩,驚心動魄,可歌可泣,宛如小說情節。其與女友間的纏綿悱惻的生死戀情,讓人讀後,為之酸鼻而久久無法釋懷。
該書最大的看點是他透過細膩的分析與豐富的資料,指出一個獨裁制度對於劣質國民性的固化作用,以致於讓中華文化所標榜的禮義廉恥,形同長夜星光、風中之 燭。雖然很多生活在中國而思想受箝制的人,讀了他對中國人的分析與批評,可能會不以為然,甚至血脈賁張,同聲討伐,但如果耐心讀完全書,再看他的「後 記」,將會以一種非常嚴肅的心情來對待。

這本書可以說是血與淚所構成的,但作者熟知中國歷史與現勢,而反覆論證又引經據典,舉證案例,論有所本,讓局外人對於從文革到八九民運這一段時期在中國所發生的事,有比人類學又更深入的分析與理解。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不只如此,陳破空先生在美國經商有成,對於中國事務與國際事務也有持續與密切的觀察,是「美國之音/焦點對話」的常客,他同時勤於寫,著作等身。維基百 科有詳盡的介紹。最近筆者在與一位具有共產黨政協背景的媒體人士聊天時,也曾加以詢問他對陳先生的評價,沒想他竟給予陳先生極高水平的評價。由此可見,他 的言論雖不能見容於北京當局與部分中國人,但純就品質與水準,應該可通過考驗的。當然,中國研究深如大海,尤其兩岸關係又關係到台灣發展命脈,我們不宜偏 聽,仍需細心去檢證。無疑地,借由這本作者以青春、情感、血淚、甚至生命所換取的經驗與知識,確實可以讓我們於短時間內從一個深歷其境者的描繪,多少透視 當代中國人民與共產黨的一些深層的思想與行為規則。

(原載《台灣時報》,2015年3月19日)

http://www.twtimes.com.tw/?page=news&nid=474688

 

*作者爲台灣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清雲科技大學教授、前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主任委員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