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書發表之旅–中美開戰話題及其他(上) ◎陳破空 12-01-2013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陳破空新書發表會

十月底至十一月上旬,筆者訪問台灣,參加新書《假如中美開戰》的發表會;順道出席民進黨對中政策擴大會,擔任引言人。 

新書《假如中美開戰》,頗受歡迎

新書發表會前,允晨出版公司總經理廖志峰告訴我,如今的新書發表會(或因網路時代),並不容易。上次新書發表會,只來了十二名觀衆;還有一次,只來了一名觀衆。我聞之不免忐忑。十一月二日下午,我的新書發表會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不料,觀衆紛至沓來,全場很快爆滿,主辦方不得不一再增加座椅;出版社兩次運書到現場,都一銷而空。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相信幾位博學教授到場與談,內容獨特,平添了新書發表會的吸引力,他們是:前外交部次長高英茂、前陸委會副主委游盈隆、台灣社社長張炎憲。會後,有主辦人告訴我,若干「愛國同心會」(一個擁共促統組織)的成員曾來到會場,企圖搗亂,因見出席者衆、支持者多,頗感意外,在駡駡咧咧的形狀下,中途離場而去。

5

 ▲新書發表會現場

美軍攻克北京?新書引發爭議

拙著《假如中美開戰》,因爲書名的搶眼和內容的敏感,熱銷的同時,也引發熱議;喜好者謂之「振聾發聵」,不悅者謂之「危言聳聽」。對筆者新書,台灣媒體,多持正面報導;唯有《中國時報》,大幅刊出批判文章,痛批我這本新書,出發點竟是指控筆者「與台獨人士親密往來」;該文坦承「中共建政以來,做了許多壞事錯事蠢事惡毒事」,但呼籲我「大義滅親也要有一個分寸」。我讀後,並不生氣,縱然文中夾雜大量誤讀誤解,但該文作者至少承認我之反共,乃是大義滅親。况且,在此之前,《中國時報》對該書的出版,曾做及時與客觀報導,强調其警世作用。

5A

 ▲爲讀者簽名

中共動輒指控大陸或香港的民主人士與台灣綠營人士交往是「勾結台獨」,但中共本身,却日增與台灣綠營人士的接觸與交流,包括邀請綠營要角謝長廷、陳菊等訪問大陸。這一雙重標準,折射的,仍然是北京的獨裁意識,即便在兩岸交流與互動上,中共也要獨霸舞臺,不容中國民間人士插話。相信《中時》及這位作者,多少受到中共宣傳的蠱惑。

訪台期間,我頻繁上電台,主持人如王美琇、胡忠信、李南衡、吳錦發、黃絹等傾情介紹我的新書,聽衆反應熱烈,有人直接向電台購書。筆者的email信箱,收到海內外華人「雪片般的來信」,大多爲好奇、贊同、叫好;也有不解、質疑、不贊同的聲音。因忙碌,筆者無法一一回覆。

一位朋友來信說:攻克北京種政治幻想小太不靠中國人民有能力通自己的鬥將中國入世界自由民主大家庭另一位朋友來信道:「這本書會授毛左派以柄,更駡自由派是『帶路黨』。」還有一位人士來信:「陳認爲中國人大多得過且過了,沒有戰鬥力。我個人認爲以偏蓋全了,或者說陳先生有點滅自家人威風了。但我華族的英雄兒女不應該犧牲在美國朋友的槍下。」又說:「要嚴批魯迅的失敗主義,只有把魯迅批倒了,國民才可覺悟。」

這類意見,首先就沒有留意到,我的書名中,有「假如」二字;書中展示的,是假如有朝一日中美或中日開戰,可能的情景和結果會是什麽。其次,我在書中闡明,並非美國要主動攻打中國,乃是中共敵視文明、窮兵黷武、病態反美而最終可能將中國拖入一場中美對决;其實這也正是中共極左勢力和狂妄軍頭經常念叨的魔咒,他們的好戰極端言論,報上網上,比比皆是。再者,如果沒有通讀全書,僅僅揀出其文字的一鱗半爪,則不免誤讀誤會。

6

 ▲誠品書店,《假如中美開戰》陳列前台

中共防空識別區,B-52飛越

其實,此書行文間,筆者更注重客觀陳述,而力避將自己的觀點强加於人。比如,關於釣魚島之爭,筆者客觀羅列中共、日本、台灣、美國、及周邊國家的立場,指出中共的前後不一,分析中共突然加劇爭奪釣魚島的多重意圖。

就在有人仍不相信中美或中日之間會爆發戰事的時候,中日與中美軍事對立繼續升級。2013年11月23日,中共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將爭議中的釣魚島海域涵蓋其中,要求他國飛機飛越這一區域時,提供飛行計劃和識別,否則,中方將采取“軍事防禦性緊急處置”。中共的宣示,有意將中日、中韓防空識別區重叠,並直接把釣魚島置于烽火焦點,隨時擦槍走火,戰事一觸即發。北京的宣示,激起日、韓、美、澳等周邊國家的一致批評。11月26日,美國兩架B-52轟炸機,無視中共“規定”,照例飛越這一區域;隨後,韓國和日本的軍機也飛越而過。中共聲稱,它對美日韓軍機實施了“全程監視”。中國網民齊聲嘲笑中共“過嘴瘾”。

7

 ▲在中山大學準備演講

8

▲在中山大學演講

此事豈不正好說明,戰爭並非「離我們很遠」?這令人想到五十年前的古巴核導彈危機,若非肯尼迪總統果敢行事,後果豈堪設想?

民進黨研究對中政策,廣聽意見

民進黨二○一二年大選馬失前蹄,被認爲敗在其兩岸政策,於是,研究制訂對中政策,成爲民進黨的當務之急。該黨廣泛邀請黨內外人士,參與研討,激蕩腦力。此行,筆者受邀出席其中一個擴大會,向該黨建言,大意:自信台灣優勢,從容面對中國;以普世價值爲矛,以國際聯盟爲盾。這場研討會,由高雄市長陳菊主持。參與者,除了民進黨精英,若干陸生和外國人也列席旁聽。

9

▲輔仁大學演講現場

在出版社的安排下,我拜會了前台灣副總統呂秀蓮女士,並向她贈送新書;她則以《這三個女人》等書回贈。潜具文學天資的呂秀蓮,正要投入臺北市長競選。她贊賞美國前總統里根(六十九歲出任總統)有爲,感嘆奧巴馬經驗不足(四十七歲出任總統),喻己心境依舊年輕,有意再次出征。

受中共壓力,馬英九政府不敢接近中國民運人士。於是,很自然地,我接觸的台灣朋友,多爲綠營中人。藍營中,僅有寥寥幾位教授朋友。

9 10

▲在輔仁大學演講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