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危機迫使美國表態–中日對抗升級考驗奧巴馬亞太戰略 ◎紐約時報 11-28-2013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奧巴馬總統和中國主席習近平2013年9月在俄羅斯

▲9月,奧巴馬總統和中國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

華盛頓——外交政策專家和風險分析人士還在專註於上周末同伊朗進行的核談判,與此同時,在世界的另一端,中日之間動蕩海域中的幾座荒島又引爆了下一場重大的地緣政治危機。

為了強化對中國試圖控制相關島嶼上方空域的抗議,美國派出了兩架B-52。這也是一個及時的提醒,讓人們看到奧巴馬總統希望改變埋首中東問題的以往做法,將美國的主意力轉向東邊。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奧巴馬的調整之前被稱作轉向,現在被改名為再平衡。一直以來,它好像更多是一種說法,沒有體現在實際當中。然而,在副總統小約瑟夫·R·拜登(Joseph R. Biden Jr.)於下周訪問中國、日本和韓國期間,奧巴馬政府將迎來又一個充實該政策的機會。

「在我看來,尚不明朗的是,他們是把它看做中日之間一個需要管控的問題,還是一次與北京方面的長期意志較量,」喬治·W·布殊(George W. Bush)總統時期的亞洲事務顧問、現供職於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邁克爾·J·格林( Michael J. Green)說。

格林表示,如果是後者,則美國必須在該地區投送軍事力量,提升包括日本和菲律賓在內的盟友的防禦能力,同時與環繞中國沿海水域的各個國家結盟,結成統一戰線來對抗北京的咄咄逼人之勢。

他補充說,麻煩在於「奧巴馬政府很怕自己看上去是在遏制中國」。

所有這些麻煩的根源是名叫尖閣諸島的幾座小島。這些島嶼處於日本管轄之下,但受這些島嶼下面可能蘊藏豐富礦藏的誘惑,中國現在也聲稱擁有其主權。中國稱其為釣魚島。

這一爭端已迅速發展成了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之間的危險對峙。對峙重新點燃了對二戰時期日本帝國行為的積怨,也把日本保守派領導人安倍晉三(Shinzo Abe)和正在利用本國民族主義浪潮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變成了對頭。

鑒於形勢如此嚴峻,拜登的顧問表示,他在該地區舉行的每一次會面都會涉及這一爭端。這可能會損害美國的議程,包括促成跨太平洋貿易協定和討論如何應對朝鮮核威脅在內。此外,拜登還必須決定如何處理安倍晉三和韓國總統朴槿惠(Park Geun-hye)之間的敵意。

周三,在預測拜登將要傳達的訊號時,奧巴馬政府的一名高官說,「目前出現了一種新的行為模式,中國的鄰國對此很不安。」他補充說,同樣,「美國副總統不是到北京去耍外交手腕的」。「外交手腕」是外交術語,形容輕微的譴責。

過去兩周,政府傳達了一些成分複雜的訊息,突顯了奧巴馬亞洲政策包含的微妙平衡,既要與中國合作,又要遏制中國。在中國最近一次發出挑釁之前,國家安全顧問蘇珊·E·賴斯(Susan E. Rice)曾表示,美國正在尋求「一種新的大國關係模式」。

「這意味着,」她在初次就亞洲事務發表演講時說,「在管控不可避免的競爭的同時,我們要在涉及共同利益的問題上建立更深入的合作。」

談到中國和鄰國之間的領土爭端時,賴斯敦促「各方擯棄高壓手段和挑釁,根據國際法和國際準則來追求自己的主張。」這些爭端不僅包括中日之間的東海爭端,也包括中國與菲律賓及越南的南海爭端。

對一些批評者而言,這種立場有一點放棄道德評判的味道,因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一直是中國在對較小的鄰國施加高壓手段並進行挑釁。可是上周六,當北京宣布在爭議島嶼上方的廣闊空域劃定「防空識別區」時,美國立刻進行了反擊。

國務卿約翰·克里(John Kerry)立即予以譴責,說這是中國的「升級行為」,國防部長查克·哈格爾(Chuck Hagel)則說,美國不會因此而改變任何軍事行動。本周,美國說到做到,從關島派出未配備武器的轟炸機,在中國臨海地區執行了常規任務。

奧巴馬政府官員說,反對中國對國際空域提出可疑的管轄權主張是至關重要的。中方的政策要求飛越識別區的外國飛機說明身份,報備飛行計劃,哪怕它們不會飛進中國領空。

B-52轟炸機在未提出事先警告的情況下飛越中國防空識別區,此舉的象徵意義使拜登不必再扮演硬漢角色。不過,專家們說,在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談話的時候,他還是需要斬釘截鐵地向對方表明,美國認為中國的行動很欠考慮。

克林頓時期的中國事務顧問李侃如(Kenneth G. Lieberthal)說,「這會讓中國飛機一次又一次地緊急起飛,尤其是在日本和中國玩起貓鼠遊戲的情況下。」

副總統對此有親身體會。2011年訪問北京時,他向中國官員出示了美國飛行員拍攝的照片,照片顯示,中國戰鬥機與在中國臨海地區執行偵察任務的美國飛機之間的翼尖距離有時還不到10英尺(約合3米),中國飛機是奉命攔截這些美國飛機的。

拜登和習近平建立了非比尋常的私交。習近平任國家副主席時,兩人曾在中國和美國一起出行。這可能會讓拜登更加清楚地意識到這位中國領導人面臨的國內政治壓力,後者在近期的共產黨黨代會後啟動了具有風險的經濟改革。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李成(Cheng Li)說,「中國的社交媒體、官方和半官方媒體都在大肆宣揚此次爭端。美國對主權問題在亞洲國家心目中的分量缺乏了解。」

緊張態勢很可能會加劇。中國海軍已將唯一的一艘航母派往南海。在東海,一支美軍航母艦隊正準備和日本戰艦一起展開計劃已久的海軍演習。

一些專家表示,鑒於在競爭已達白熱化的水域聚集了如此密集的火力,雙方都面臨著真正的誤判風險。據估計,即將前往東京的拜登也會敦促安倍晉三保持克制。

中國問題專家說,對於涉事各方來說,好消息是,相比大力整治中國經濟,習近平對軍事冒險的興趣要小得多。李成說,「發生真實戰爭的幾率依然是相當低的。不過,意外事件有時會把領導人逼到死角。」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