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學校長的產生採取遴選制度,競爭的情況有若政治人物的鬥爭,因而有人覺得以遴選方式取才在台灣並非好制度。事實上以前公立大學的校長由教育部派任,競爭一樣劇烈,只是鬥爭的場所不是在學校,而是在教育部。二十多年前的一所公立大學(那時候全國公立大學只有九所)的校長出缺,某甲被認定是熱門人選,因為他的政治背景很強硬,當時有很多教授與他結盟。只是出線的不是他,這是很奇妙的事,某甲相當年輕,一路由一位中央大員提拔上來,可是最後當掉他的也是那一位中央大員,那是一場非常奇妙的政治鬥爭。
因為由他人接任校長,某甲的盟友當然相當不服氣,所以積極與新任校長作對,奪取校長的權力,也因此創造出全國最早的校園民主化。一日某甲的盟友聚會,一則研擬對付新任校長的方法,一則順便消遣新任校長。第一位教授發言,最可怕者就是不要錢的人,這種人會建立很高的聲望,只是新任校長未必是這種人,所以不可怕。第二位教授發言,最可怕者是不要命的人,這種人會與人拼命,新任校長沒有那種膽識,所以不可怕。第三位教授發言最可怕者是不要臉的人,這種人什麼事都幹得出來,所以他認定新任校長最可怕。
事實上新任校長將院、系、所主管的任命權都讓全體教師參與,是全國第一個開放校園民主化的學校,算是很能接受他人意見的校長,某甲盟友的批評有失公允,況且罵自己的校長「不要臉」相當不厚道,若說不在乎別人看法者最可怕還比較恰當,不在乎別人看法的人真的什麼事都幹得出來,的確相當可怕。只是當年那位新任校長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所以沒有出現大奸大惡的事件,倒是今日政壇上出現完全不在乎別人看法的政治人物,令人不寒而慄。
馬英九的聲望民調連一成都不到,可是讓人感到可怕的是他一點都不在乎,依他的個性,就算聲望民調掉到一%也不在乎,他不只不搶救聲望民調,還繼續出現負面的動作。就以追殺王金平為例,他的聲望民調又往下掉,但他還是繼續追殺,為達到目的,完全不在乎聲望。王金平在司法方面還未出問題,政治審判方面又獲得多數民眾的認同,因為他的聲望民調一直居高不下,馬英九卻認為大家的看法是錯的,只有他所做的才對。只有「皇帝」才能有這種看法,而且還是壞「皇帝」,這不可怕嗎?
白衫軍這次活動的訴求是降低公投及罷免的門檻,有人期待他們像野百合學運那樣有所建樹,筆者敢肯定的說,門都沒有。野百合學運所以能逼退萬年國會,是當年的總統李登輝有意將政權本土化,只是外來的保守勢力掌控軍、特,讓總統動彈不得,野百合學運剛好幫助總統擋住外來保守勢力的壓力,才成功的改選國會議員。今日的白衫軍凝聚再多的人,馬英九完全不理會,因為他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存有帝王思想的人,會認為這是「朕」的江山。
二〇〇八年總統大選後,有不少獨派人士認為台灣已經沒有機會再選總統了,因為馬英九會投降。筆者斷言還有機會選總統,依中國的俗語,「寧為雞首,不為牛後」,馬英九還是會選擇當台灣的總統,沒有總統當才會考慮到中國的特首。所以在他連任總統後才會出問題,因為他已經沒有選票壓力,又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他不在乎台灣的經濟垮掉,只關心將台灣的經濟寄生在中國,只要讓台灣人靠中國吃飯,那不是很快就達到統一的目標?別忘了中國想的不是打台灣,而是買台灣。
(作者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mhchen0201
2013/10/14(台灣時報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