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民進黨而言,對中政策就像選舉時的政策白皮書,不能沒有它,但很難靠它加分,卻很容易扣分~
陳茂雄
七月四日下午二時民進黨舉行第一場「對中政策擴大會議」,簡稱「華山會議」,這一場會議的主題為「台灣對中政策的核心價值與願景」,由黨主席蘇貞昌親自主持。開會的第一個節目是公布各階段的統獨民調,目前主張獨立的人遠高於「維持現狀」,與主張「統一」的人比較那更不用說,只是支持台獨的民眾未必會跟著喊「台獨」的人走,這是獨派人士需要檢討的地方。會中各種聲音都有,最後主席的結論是「執行」遠比「理論」重要,更期待大家互相包容,不要看到黑影就開槍。
對民進黨來說,「對中政策」就像選舉時的「政策白皮書」一樣,候選人不能沒有它,但很難靠它加分,因為絕大部分台灣選民不重視公共政策,他們不會留意候選人的政策白皮書,然而它卻很容易被對方找出弱點加以攻擊,可能因此失分。中國國民黨這幾次選舉在「對中政策」方面加分不少,但不代表民進黨也一樣可以從「對中政策」得分,它就像中國國民黨看民進黨在「本土化」議題獲得大量選票乾瞪眼一樣。該黨曾有較本土化人士在中常會提議走「本土化」路線,他認為民進黨可以從「本土化」議題獲得選票,為何中國國民黨不可?其意見還是被中常會否決掉,理由是在「本土化」議題方面,中國國民黨拼不過民進黨。
民進黨內部有人認同「中華民國」,也有人否認,前者認定「中華民國」的版圖只有台澎金馬,與大陸分屬兩個國家。後者認定台灣與「中華民國」毫無關係,台灣人必須積極建立自己的國家。綠營內部無論是否認同「中華民國」,認定台灣是一個國家則是大家的共識。中國國民黨卻認同「一個中國」政策,他們對台灣人表示「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可是遇到中國人的時候卻立刻拋棄「中華民國」,然而還是一樣認同「一個中國」政策,在客觀的感受上,中國國民黨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一個中國」。
綠營有不少人主張與中國交流,建立良好關係,以免在大選時中國全力支持中國國民黨,民進黨因而吃大虧。問題是民進黨對中國下功夫,是否有機會促使中國不要全面押中國國民黨?中國為了維持獨裁政權的存在,因而刺激人民產生異常的民族意識,「仇日」與「統一台灣」變成全中國人的共識,並非只是政府主張要統一台灣,幾乎全民都有這種主張,連反共人士都認同台灣要接受中國的統治。顯然的,中國國民黨的國家定位與中國相當接近,民進黨則背道而馳,民進黨下再大的功夫,也不可能改變北京政權親中國國民黨的政治生態。
台商的選票也是綠營所關切的,多數台商認為民進黨切割中國,而中國國民黨則積極與中國交流,因而認為中國國民黨執政對他們較為有利,所以多數台商及其員工支持中國國民黨。綠營當然也關心台商的選票,只是民進黨在「對中政策」方面下再大的功夫,有否機會扭轉台商的選票?這有點類似「本土化」的議題一樣,中國國民黨再下多大的功夫,「本土化」的民眾要相信中國國民黨或是民進黨?顯然的,在「對中政策」方面,台商還是相信中國國民黨,民進黨在「對中政策」方面所能影響的台商相當有限。
「對中政策」很難讓民進黨加分,可是不能不做,沒有牽涉政治意識及商業利益的民眾還是不希望執政者過度封閉,完全與中國切割不是他們的希望,所以民進黨不能沒有「對中政策」。可是部分獨派人士認為與中國交流不會有好結果,因而主張與中國切割,他們對民進黨與中國過度交流感到不滿,民進黨要如何在一般民眾與部分獨派人士之間取得最佳的選擇,還是需要智慧。
(作者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mhchen0201
2013/7/5(台灣時報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