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蔡英文辭掉黨主席之後,綠營就出現「世代交替」的呼聲,其真正的用意是有人要原來的天王退位。到了黨主席選舉開跑之後,還是有人持這種說法,對於候選人的年齡太大感到不滿。這種說法是誤解「世代交替」的真諦。所謂「世代交替」的關鍵並不在於年齡,而是在思想,若是思想腐舊,就算童子軍也不能算是新世代。擔任民進黨黨主席最重要的是要有最新的思想來適應最新的環境,如此才能使民進黨茁壯。
民進黨的創黨是承接以前的黨外勢力,當時是獨裁統治年代,法律是用來保護獨裁者,依體制內的制度不可能推動民主,所以第一代民進黨是要從事政治運動,甚至於以體制外運動來對抗獨裁政權,選舉只是配合政治運動。當時是由政治犯佔據民進黨的舞台,屬英雄人物才能領導政治運動以對抗獨裁政權。
政治民主化之後,體制外運動逐漸轉入體制內運動,選舉變成政黨的主流,政治運動只是用來輔助選舉,為了增強台灣意識以對抗外來勢力,以及擴增支持者,論述變成政黨的主流,所以第二代民進黨的活動重點在於論述,需要能言善道的人來帶領政黨。這階段政治犯的舞台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美麗島辯護律師。
由第一代民進黨到第二代民進黨的轉型相當成功,政黨的勢力擴增得很快,可是近幾年來民進黨的成長遇到瓶頸,政治版圖不能突破,「論述」雖然發揮功能,但不能再使民進黨的版圖擴大。因「論述」的功能使八成以上的公民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可是他們卻將選票投給主張「一個中國」的馬英九,因為這些人不關心公共政策。要使民進黨茁壯,必須再轉入第三代。
不關心公共政策的選民,雖然自認為是台灣人,可是心中卻沒有國家主權的觀念,吸收他們的條件在於利益及交情。中國國民黨的黨產年收益將近三十億,比利益民進黨當然拼不過該黨,因而只能在交情方面下功夫,也就是經營基層,發展組織,所以最適合領導第三代民進黨者,不在於年輕,而在於有組織能力。
(作者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mhchen0201
2012/5/10(自由時報)